当前位置:

鸾凤还巢 打造人才集聚“强磁场”

            千秋基业,人才为本。近年来,乌海市乌达区委编办坚决贯彻人才工作部署,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战略,聚焦人才引进、培养、使用需求,不断强化编制管理工作,科学精准配置编制资源,助力全人才工作提质增效,不断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

筑巢引凤,优化机制聚合力

一是健全人才工作机制。落实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,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、统筹规划全区人才工作。完善人才工作职责体系,构建组织、人社部门牵头抓总,编制部门保障,各部门单位各司其职、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。二是发挥评估使用效益体系作用。定期开展人才队伍与编制资源现状调研,逐级建立人才信息库,实施动态管理,形成《乌达区人员分析资料汇编》,及时掌握分析人才需求、编制承载量,做好编制使用效益评估,不断助推人才与岗位精准匹配、融合发展。三是管好用活编制周转池制度积极探索构建“25”编制周转池体系行政事业编制基础上分门别类建立公务员、教育、卫健、镇街道以及其他事业5周转池实行人走编收、空编置换、动态流转、循环使用的管理方式,推动编制资源合理调整、有序流动。

固巢育凤,提升服务促质效

一是开辟招才引才“快车道”。区委编办加强与组织部、人社局沟通协调,主动对接各部门单位,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录计划编制审核工作,及时为组织部门提供公务员空编。对各部门因人才引进提出的编制使用申请,直接报区委编委审批,第一时间下达用编批复。对新聘用的高素质人才,随到随办,一次办结,提供“一条龙”“保姆式”入编服务,保障人才工作编制需求,提升人才工作服务质量。二是释放部门招聘“自主权”。根据教育卫生等领域人才需求量的现状,对人才引进所需编制实行总量下达赋予主管部门下发公告、校园招聘等更多自主权,充分发挥用人部门的积极性、灵活性。积极推进幼儿园、医院控制数备案制管理,主管部门根据人才队伍建设、事业发展等需求,自主制定招聘计划,招聘结束后人员纳入实名制系统进行备案。三是下好编制谋划“先手棋”。以实名制系统为抓手,梳理全区机构编制情况,强化编制、组织、人社等部门密切配合,精准测算未来3年、5年、10年退休人员,详细掌握“短中长期”引才需求,提前做好编制使用规划,全力保障空编使用效率。

暖巢留凤,凝心聚力谋发展

一是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。推动基层管理体制改革,优化完善镇(街道)机构设置,加大编制资源优化调整力度,为镇(街道)增加26名行政编制1名事业编制满编招考原则上报招聘计划始终加大人才倾斜力度。同时加强镇(街道)对派驻机构管理职责,联合区委组织部、区人社局联合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乌达区镇(街道)对部门派驻机构及人员管理考评办法》,积极推进镇(街道)履职事项清单建立工作,努力提升镇(街道)基层治理的决策能力和统筹能力。二是保障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区域配置,合理规划中小学整体布局,整合撤并生源不足、发展乏力的“小、散、弱”学校巴音赛小学,优先保障教育领域选优用人需求,积极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做好教师转岗分流、自然减员工作,科学制定年度用编计划,重点保障引进高层次教师人才,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有力保障。是筑牢民生领域资源配置。持续加强对经济、安全生产、营商环境、执法队伍等领域用编支持力度,统筹盘活用好沉淀和低效配置的编制资源,推动重心下移、保障下倾,共实现106名人才专项编制高效使用、精准投放。